致力于解决现有浸润性测试中定量手段匮乏、操作复杂及误差大等问题,旨在精准测量极片、隔膜等材料的浸润速率。
应用领域
· 电解液及相关溶剂的性能评估
监测电解液在极片中的渗透速率 溶剂兼容性验证
· 正负极极片的吸液性能优化
· 隔离膜浸润性评价与选型
评估隔膜孔隙率与极片孔隙结构的匹配性
同步双通道测量 | PCT专利技术 | 一站式数据采集 |
具备视觉检测与记录功能 | 可同时兼容进行吸液重量监控 | 密闭环境仓 |
型号 | Wet 01 | Wet 10R | Wet 20R | |
通道数 | 1 | 2 | 2 | |
测试原理 | 悬滴接触角法 | 电阻法 | 称重法 | |
视觉辅助系统 | ✓ | ✓ | ✓ | |
测试平台辅助系统 | ✓ | ✓ | ✓ | |
注液控制 | 量程 | 2~10μL | / | / |
精度 | ±0.1μL | / | / | |
接触角测量 | 量程 | 0~180° | / | / |
精度 | ±1° | / | / | |
电阻测量 | 量程 | / | 0-3kΩ | / |
精度 | / | 0.5%FS | / | |
分辨率 | / | 0.1μΩ | / | |
重量测量 | 量程 | / | / | 0-220g |
精度 | / | / | ±1mg | |
分辨率 | / | / | 0.1mg | |
伺服运动控制 | 运动电机 | 伺服电机 | ||
额定载荷速率 | 1~20mm/s | |||
定位精度 | ±0.01mm | |||
仪器尺寸(L*W*H,mm) | ~300*310*540 | ~400*310*540 | ~610*600*650 | |
仪器重量(kg) | 25 | 31 | 28 |
· 极片浸润性是指电解液与正负极片表面之间的润湿能力,它关系到电解液在电极内部的渗透均匀性,是影响电池充放电效率、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能的关键指标。
浸润性测试方法开发 |
· 滴液法
· 毛细管滴液法
· 接触角法
· 超声波法
· 称重法
· 电阻法
极片浸润性差的影响 |
· 电解液渗透不均
· 结构稳定性下降
· SEI膜形成异常
对电芯的影响 |
· 电芯容量
· 电芯循环寿命
· 电芯安全性
· 电池包一致性
电阻/称重法 随着电解液不断浸润涂层,精密质量/电阻模块监测极片电阻 的变化,系统将质量/电阻变化速率及变化量进行实时处理,变 化时间及变化量就反应出极片的电解液浸润速率,变化曲线 反映极片孔隙曲率差异,从而可以评价极片孔隙一致性。 | 接触角法 接触角法通过测量电解液液滴在极片表面形成的接触角(θ)来评估极片的浸润性。接触角越小(θ < 65°),表明极片亲液性越好,电解液渗透速率快;接触角越大(θ > 65°),则疏液性越强,渗透能力差。 |
一体化 首台完全一体式产气压强测量设备 行业龙头企业力推产品 | 超宽温区 -40°C~250℃超宽测量使用温区 独特的缓冲结构设计,防止电解液接触腐蚀传感器 | 全自动测量 一站式多通道,测量全新测量体验 所有参数的全自动测量 | 专业数据处理 单点模式与线性模式可选 测量数据实时在线显示 |
一、不同压密阳极极片吸液差异分析 |
· 不同极片在各时间点下的浸润量均随着压实密度的增大而呈现降低趋势,且极片的浸润性均随压实密度的增大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
二、不同压密阴极极片吸液差异分析 |
· 经压花处理后,极片吸液能力明显加强;压实密度越大,吸液速率越慢;
· 研究不同处理(如压花)和压实密度对电池极片吸液性能的影响,以优化极片制造工艺。
三、高硅负极+LFMP掺杂LCO体系吸液差异分析 |
· 掺杂量:A到F递增;
· LFMP掺杂显著提升极片吸液能力;
· 电解液分布特征:隔膜贡献大概在10%,游离电解液占比高达50%,阳极贡献(~20%)显著高于阴极(~10%);
· 研究不同LFMP掺杂量对极片浸润性的影响,以及电解液在电芯中的分布情况。
四、不同电解液浸润性差异分析 |
· 电解液浸润速率:4#电解液>3#电解液;
· 通过对比不同电解液对同一负极极片的浸润性差异,探究电解液配方对浸润速率和极片电阻的影响。